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。
國外分布:越南、老撾也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高達(dá)30米,樹冠圓錐形,主干直,胸徑可達(dá)2米,樹皮灰褐色;
幼枝、葉、花序各部和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,但葉柄、葉片上面和花梗漸變無毛。葉片長卵狀心臟形,有時為卵狀心臟形,長達(dá)20厘米,頂端長漸尖或銳尖頭,其凸尖長達(dá)2厘米,新枝上的葉有時2裂,下面有星毛及腺,成熟葉片下面密被絨毛,有時毛很稀疏至近無毛;葉柄長達(dá)12厘米?;ㄐ蛑谉o或僅有短側(cè)枝,故花序狹長幾成圓柱形,長約25厘米,小聚傘花序有花3-8朵,總花梗幾與花梗等長,或下部者長于花梗,上部者略短于花梗;萼倒圓錐形,長2-2.5厘米,花后逐漸脫毛,分裂至1/4或1/3處,萼齒卵圓形至三角狀卵圓形,至果期變?yōu)楠M三角形;花冠管狀漏斗形,白色僅背面稍帶紫色或淺紫色,長8-12厘米,管部在基部以上不突然膨大,而逐漸向上擴(kuò)大,稍稍向前曲,外面有星狀毛,腹部無明顯縱褶,內(nèi)部密布紫色細(xì)斑塊;雄蕊長3-3.5厘米,有疏腺;子房有腺,有時具星毛,花柱長約5.5厘米。蒴果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,長6-10厘米,頂端之喙長達(dá)6毫米,宿萼開展或漏斗狀,果皮木質(zhì),厚3-6毫米;種子連翅長6-10毫米。花期3-4月,果期7-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野生或栽培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