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云南西北部、四川東南部。特產于云南西北部(賓川-雞足山、麗江-玉龍雪山)及四川東南部(九龍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高25-50厘米。根狀莖斜升,先端密被鱗片;鱗片闊披針形,長達1厘米,先端漸尖,全緣,膜質,棕色。葉多數簇生;柄淡禾稈色,長3-11厘米,粗1-2毫米,質脆,幼時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及疏被節(jié)狀毛,成長后中上部的鱗片逐漸脫落而漸變光滑;葉片披針形,長25-40厘米,中部寬5-6.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,二回深羽裂;羽片25-30對,通?;ド?,偶有對生,平展或略斜展,無柄,以關節(jié)著生于葉軸,下部羽片彼此遠離,向下逐漸縮小為三角形、舌形或耳形,中部羽片最大,疏離,披針形,長2-3.5厘米,基部寬3-10毫米,鈍頭,基部平截且緊靠葉軸,一回羽狀深裂;裂片7-12對,彼此密接,對生,平展,橢圓形,基部一對最長,長3-5毫米,圓頭,邊緣波狀。葉脈兩面均不明顯,小脈不達葉邊。葉草質,干后棕色或綠色,兩面均密被節(jié)狀毛及腺體;葉軸淡禾稈色,除疏被節(jié)狀毛及腺體外,還被少數棕色的狹披針形小鱗片。孢子囊群圓形,通常由4-8個孢子囊組成,生于小脈頂端,靠近葉邊;囊群蓋薄膜質,發(fā)育不完全;假蓋發(fā)達,圓卵形,膜質,灰棕色,邊緣流蘇狀,彼此緊靠,平覆裂片下面,寬達主脈,完全遮蓋孢子囊群。
生長習性:
生山谷闊葉林下或石上,海拔2 100-3 200米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