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在我國青藏高原分布較廣,四門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區(qū)分布很多,阿壩州及涼山州亦有。青海、甘肅、西藏、云南西北部及我國華北地區(qū)分布也較多。錫金也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莎草科嵩草屬多年生草本,根莖密叢型。稈矮小,高1—3cm,纖細,有三鈍棱,基部具暗褐色枯死葉鞘。葉與稈近等長,剛毛狀。花序簡單穗狀,卵狀矩圓形,長4—6mm,直徑約1.5mm—3mm,雌雄異序或同序為雌雄順序。支小穗5一7枚,密生,全部單性或頂生的1—4枚雄性,側(cè)生的2—6枚雌形而各具一朵雌花;鱗片寬卵形或矩圓卵形,2.5mm—4mm,頂端圓,有時具短芒尖,中間淡綠色,有3條脈,兩側(cè)褐棕色。先出葉橢圓形,長2—3mm,褐棕色,頂端白色膜質(zhì),2脊粗糙,邊緣在腹面僅基部愈合。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,長1.5一2mm, 扁三棱形。花柱短,柱頭3。二次小穗軸長及果的一半。
生長習(xí)性:
高山嵩草為根莖密叢型多年生草,生活力很強,能耐低溫寒冷的氣候。在四川西部多分布于海拔 3800一4500m的高原地帶,如石渠、色達、德格、白玉、理塘等縣的沖積洪積平原、寬谷、階地及一些緩坡地上。常形成以高山嵩草占優(yōu)勢的群落,是高山嵩草草甸的優(yōu)勢建群植物,其蓋度可達40—60%,有時高達80%,高山嵩草在年平均氣溫-0.1—-1.6℃,大于和等于5℃的積溫僅543.1—886.9℃的高寒地區(qū)能正常生長發(fā)育,可以看出它的耐寒能力之強。高山嵩草適宜生長的土壤為高山草甸土,PH6-7,土層薄、一般僅40—50cm。高山嵩草地上部低矮,一般僅1—3cm,生長良好時3—5cm,與其伴生的禾草和雜類草也僅5—10cm,而其地下部確很發(fā)達,特別是高山嵩草的根系非常發(fā)達,致使土壤形成致密的草根盤結(jié)層,厚達10cm以上。高山嵩草一般5月上旬返青,生長期約5個月。與高山嵩草伴生的植物有了桂萎陵菜(Potenti1a aundersiana)、星狀鳳毛菊(Saussurea stella)、羊茅(Festuca ovina)、火絨草(Leontopodium leontpodiodes)、圓德賽(Polygonum sphaeroStaohyum)等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