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西藏東南部(墨脫、門工、察隅)、云南(全境)、貴州(全境)、四川(稻城、鄉(xiāng)城、雅江、乾寧、丹巴、康定、小金、金川、馬爾康、寶興、茂汶、都江堰、平武、南川、城口等縣)、甘肅(兩當(dāng)、文縣、徽縣)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、遼寧、浙江、河南西部、湖北、湖南西部和廣西。不丹、印度東北部至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、朝鮮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,葉具長柄,長約3—6厘米;葉片心形,長4—11厘米,寬2.5—10.5厘米,頂端尾狀尖,背多少被疏柔毛,葉面近無毛,邊緣密被睫毛;柄長3—15厘米,密被長柔毛或近無毛,葉鞘長2—4厘米,近無毛或被柔毛,鞘口被睫毛。莖細(xì)長而纏繞,長0.3—2米,長可達(dá)6米,常無毛或稀被短柔毛。
蝎尾狀聚傘花序數(shù)個(gè)組成圓錐花序,總梗長7—10厘米;花序長約5厘米,多少被短柔毛;苞片葉狀,長約3厘米,寬2.5—3厘米,上部的變小而呈卵狀披針形,最下部聚傘花序上的花常為兩性花,其余上部花序的花常為雄花;花無梗或具極短梗;萼片舟狀,頂端急尖,長3—4毫米,寬3毫米;花瓣白色,條形,比萼片稍長,寬1毫米;雄蕊6枚,花絲密被綿毛;子房無毛或被疏毛。蒴果卵狀三棱形,長4—5毫米,被疏長毛,頂端喙長約3毫米,縱裂;每室有疊生種子2顆,多角形,直徑2毫米。 花期6—9月,果期10—11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500-3000m的山谷、灌叢、密林下或草地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