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貴州、云南。此外,越南、老撾、泰國至馬來西亞也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小灌木或亞灌木,高15-25厘米;莖幼時鈍四棱形,被微柔毛及小腺毛,近草質(zhì),以后圓柱形,幾無毛,上部有時具少數(shù)分枝,具匍匐莖。葉片紙質(zhì),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頂端漸尖,尖頭鈍,基部楔形,微下延,長(3-) 5-7(-11)厘米,寬(1.3-)2-3(-4)厘米,邊緣具細鋸齒,齒尖有刺毛,葉面幾無毛或被星散的緊貼短刺毛,中、側(cè)脈平整,背面有時紫紅色,被極細的微柔毛或有時脈上具星散的緊貼短刺毛,中、側(cè)脈隆起,明顯,側(cè)脈3-4對;葉柄長5(-15)毫米,被微柔毛及小腺毛。蝎尾狀聚傘花序,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及枝頂,有花5-9朵,長1.5-3.5厘米,幾無毛或具疏微柔毛,總梗長1-2.5厘米;小苞片極小,鉆形;花梗長1-5毫米,三棱形,棱上具由萼脈下延的狹翅;花萼鐘狀管形,長約6毫米,被微柔毛及星散的腺毛,具三棱,具6脈,其中3脈較粗,裂片極短,廣三角形,長不到1毫米,頂端點尖,被腺毛;花瓣紅色至玫瑰紅色長圓形,長約1厘米,頂端急尖,外面中脈常具星散的腺毛;雄蕊3,等長,常偏向1側(cè),花絲與花藥近等長,花藥長約8毫米,基部微叉開,藥隔不延長;子房瓶形,頂端平截,膜質(zhì)冠3裂。蒴果倒圓錐形,具三棱,長約5毫米,寬約4毫米(檐部),3縱裂,與宿存萼貼生;宿存萼無毛,具6脈?;ㄆ?-9(-11)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長習性:
海拔130-1350米的山谷、山坡林下蔭濕的地方或路旁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