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黑龍江,吉林,遼寧,河北,內蒙古,山西,山東,河南,陜西湖北,江西安徽,江蘇,浙江,福建,臺灣.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有分布.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草本,具惡臭,高10~60厘米。根細長。莖多分枝。葉片輪廓三角形,長3~12厘米,2~3回羽狀全裂,1回裂片3~4對,2回或3回裂片輪廓卵形或寬卵形,淺裂或深裂,末回裂片狹卵形至寬卵形,先端鈍或圓。總狀花序長3~10厘米;苞片狹披針形或鉆形,長1.5~5毫米;萼片2,卵形;花冠4瓣,黃色,上瓣長6~9毫米,前部唇狀,后部有距,囊狀,長1~2毫米,下瓣背前部微成龍骨突起,二側片先端愈合;雄蕊6,2體,花絲基部具蜜腺,伸入距內;雌蕊1。蒴果條形,長2~3厘米,寬1.5毫米。種子黑色,扁球形,直徑約1毫米,密生小凹點?;ㄆ?~5月。果期6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丘陵或溝邊潮濕處;墻腳邊、石縫或山溝邊隰草地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