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 我國臺灣南湖大山、大霸尖山、次高山。
形態(tài)特征: 植株全體密被長腺毛和細硬毛。莖基部上升,上部直立,不分枝或分枝,高達20厘米。葉卵圓形,基部圓鈍,幾乎無柄,下部的長2-5毫米,上部的長達7毫米,每邊有2-4枚鈍齒。花具短梗,下部花的梗長達4毫米;花萼長4-5毫米,管狀鐘形,裂片長卵形,頂端鈍,與筒部近等長;花冠背面長8-12毫米,背部被柔毛,上唇2淺裂,裂片鈍,有時向上反折,下唇裂片頂端深凹缺。蒴果倒卵狀,扁,疏被細剛毛,長3.5毫米。種子數(shù)顆,長近1毫米?;ㄆ谙脑?。
生長習性: 生海拔2800-3000米處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