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北部、中部和東南部(會澤、大姚、武定、祿勸、嵩明、蒙自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攀援灌木,分枝極長,具棱,幼時紅色,被貼生疏柔毛。葉闊卵狀心形,長9-12厘米,寬7-10厘米,先端驟漸尖,基部心形,兩邊耳狀近半圓形,兩面疏被貼生的柔毛,下面蒼白色,基出脈7,側(cè)脈1-2對,網(wǎng)脈密;葉柄長3-6厘米,具槽;花葉(苞片)極縮小或逐漸縮小。花序腋生,總狀花序或頂生圓錐花序,總花梗細(xì),被小疏柔毛;花柄毛發(fā)狀,頂端或近頂端具2-3小苞片,基部具苞片,苞片線形,銳尖,小苞片較萼片小2倍,更狹;萼片技針形,銳尖,或近線形,等長,長約3毫米,背面被絹毛,果時萼片全部極增大狹長圓形,長約3厘米,寬4—6毫米,頂端鈍,具小尖頭,干膜質(zhì),具3條縱向脈及網(wǎng)脈,基部稍縊縮;花冠狹漏斗形,玫紅色或白色,長約2厘米,先端突然開展,裂片短三角形;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中下部,花絲毛發(fā)狀,不等長,3個長的長約3—4毫米,2個短的約1.5毫米,基部不顯著擴(kuò)大,無乳突;花藥箭形,長約2毫米;子房圓錐狀,無毛,1室,2胚珠;花柱短,長約2—2.5毫米,柱頭棒狀,長約0.5毫米。蒴果卵形,長約6毫米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1600-2500(-3500)米疏林或箐溝邊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