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臺灣、福建南部(南清)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(融安、陽朔、賀縣以南常見)、貴州(安龍、冊亨)、云南(西疇、硯山、綠春、屏邊、河邊、河口、金平、西雙版納、臨滄、景東、福貢)和西藏(墨脫)。日本(琉球群島)、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、印度尼西亞至中南半島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,莖粗狀,高1—1.5米。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稀寬卵形,長15—27厘米,寬3—6(—8)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漸狹,背面通常無毛;葉鞘被疏生短柔毛,口部有明顯長柔毛。花序為稠密的頭狀花序,直徑2—3厘米,無總花梗,自葉鞘近基處穿鞘而出;苞片長卵形,長約6毫米,頂端急尖;萼片狹長圓形或長圓形,長8—12毫米,頂端風(fēng)帽狀,頂端及龍骨狀凸起上被銹色茸毛,邊緣具疏長柔毛,果宿存;花瓣白色,膜質(zhì),倒披針狀長圓形,長4—6毫米,頂端鈍,無毛;花絲頂端具念珠狀長毛;子房長圓形,上部具數(shù)叢硬粗毛,中下部無毛,長約4毫米,寬約2毫米,花柱線形,約與子房等長。 蒴果倒卵狀三棱形,比萼片短,長約7毫米,上部被硬粗毛,頂端具細小尖頭,果殼??;種子每室2顆,灰白色。 花期5—6月,果期11—12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